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国有经济新动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19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浏览次数:74
一、“五个必须”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有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企业力量。)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坚持国际化经营方向。积极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对标世界一流,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高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国有企业应坚持聚焦公共性、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继续加大逆周期、跨周期投资布局,全力支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
二、“三个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
发挥产业控制作用。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发挥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提升对运输通道的掌控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
三、“先立后破”,体现的是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从创新发展方面,“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强调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
从国民共进方面,“立”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垄断,激发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从产业布局方面,“立”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加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会议要求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不仅仅是短期利润的追求,更要关注产业链的整体构建和提升,实现从产业链的低端到高端的跃升。
从绿色发展方面,“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破”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发展。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企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终端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