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国企审计委员会大揭秘:不同类型,如何组成?
发布时间:2025-04-21 所属分类:学习园地 浏览次数:103

国有独资公司:审计委员会的 “独特配方”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像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集团总部,就属于国有独资公司。在这类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着特别之处。

从法律规定来看,国有独资公司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并非强制必设,但在政策层面,往往有着明确的要求。比如根据《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

在组成要求上,首先是人数下限,依据相关规定,审计委员会至少需要 3 名成员。外部董事比例必须占多数,也就是要大于等于 50%,不过并非全部由外部董事构成。职工参与方面没有强制要求,财务专家同样没有强制要求。但如果是国有独资的上市公司,那要求就更严格些,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人须由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中国石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审计委员会由 5 名外部董事组成,其中包含 1 名会计专家,并无职工董事。而厦门象屿集团设立的 3 人审计委员会中,有 2 名为外部董事,1 名为职工董事。这两家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组成,既满足了基本的法律政策要求,又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安排。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规则与灵活性并存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是指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在公司中具有控股地位的公司,像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等企业,都属于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这类公司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上,也有自身的特点。

从设置的必要性来看,在法律层面,和国有独资公司一样,并非强制必设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法》中,对于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要求,同样是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二选一 。而在政策层面,具体到某家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是否必设审计委员会,则要依据当地国资监管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就要求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逐步落实审计委员会制度,替代原有监事会职能,过渡期至 2025 年底 。

在组成要求上,人数下限参照股份公司标准,至少需要 3 人。外部董事比例建议占多数,但也允许控股股东委派非独立董事,比如董事会规模为 5 人时,外部董事应大于等于 3 人。职工参与方面,要依据公司章程来定,如果章程规定职工参与治理,那么职工董事就可以进入审计委员会。在财务专家方面,如果是上市公司,至少要有 1 名会计或审计专业人士;非上市公司则无强制要求 。

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庆水务为例,其审计委员会就有独特之处。控股股东重庆国资委提名 2 名独立董事,其余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推荐。而且,其审计委员会还下设大数据审计小组,能实时监控子公司污水处理项目的资金流向,在保障资金安全和规范使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在审计委员会组成和运作上,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创新 。

有限责任公司(非国有独资 / 控股、民企):自主选择与多元模式

说完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再来看看有限责任公司(非国有独资 / 控股、民企),这类公司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上,有着很高的自主性 。

从设置的必要性来讲,在法律层面,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完全由公司自主决定。

在组成要求上,人数下限没有强制规定,但从实际操作和发挥作用的角度考虑,建议 3 人以上,毕竟 “审计委员会成员至少 3 人” 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外部董事比例方面,也没有强制要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治理结构来安排。职工董事同样无强制要求,如果公司章程有规定审计委员会必须有职工代表,那就可按照程序选出职工代表进入审计委员会 。财务专家方面,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建议至少有 1 名具备财务背景的成员,这样能在审计工作中,从专业财务角度提供更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

这类公司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模式上非常灵活。既可以保留传统的监事会,维持原有的监督模式;也可以选择 “审计委员会 + 1 名监事” 的创新模式,在引入审计委员会的同时,保留一名监事作为补充监督力量,这在新《公司法》第 69 条中有相关规定 。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还可以选择更为简洁的模式,可不设审计委员会,仅保留 1 名监事,依据是《公司法》第 75 条 。甚至还有一种 “丐中丐” 模式,若小规模企业既不想设监事会,也不想设审计委员会,连监事都不设,那就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符合 “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 的认定标准,不过具体标准需结合地方规定或公司章程来确定;二是要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不能有任何反对意见 。比如一家小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股东人数较少,业务相对简单,经全体股东商议后,就可以选择不设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只专注于业务发展 。

总结与展望:审计委员会的未来之路

不同类型国企的审计委员会组成,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各有特点。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占多数,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规则与灵活性并存,而有限责任公司(非国有独资 / 控股、民企)则有着极高的自主性。审计委员会在企业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企业财务健康的 “守护者”,能有效监督财务报告,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还是企业合规运营的 “监督员”,促使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审计委员会未来也将不断演进。未来,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会不断增强,成员的专业背景将更加多元化,除了财务、审计专家,还可能引入法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应对企业日益复杂的业务和风险。数字化转型也将是一大趋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审计委员会能更高效地收集、分析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同时,其在战略决策中的参与度也会不断提高,从单纯的监督者向企业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